理想信念和人文精神,是攝影師的靈魂。茅盾在《風景談》中通過沙漠駝陣、農歌夜唱、學員晚歸、荒山雨景、桃林茶社、北國風光等描寫得出,“人是真的‘風景’,是偉大中之偉大者!”自然景色只是作為文章的背景而存在,主要突出的還是對“人”的精神的贊頌。每一位攝影者都有責任和義務去引導社會的審美觀,要讓社會知道什么是真善美。在拍攝過程中,不管路途遙遠還是環境險惡,只要是好山好水好人好事,他們都會不畏艱難、不懼酷暑,風雨無阻,堅貞不渝。上世紀70年代,老一代攝影家們為拍攝到傳說中的朱鹮,常常幾十天住在秦嶺深處。幾個和我來往的攝影家,我見過他們身背十多斤的攝影設備,人喜歡去的地方少不了他們,人不喜歡去的地方也少不了他們。他們為拍到自己想要的效果不放棄,無論多苦的地方都能找到他們的身影,做到了“用照片記載歷史,用鏡頭講好故事。”
國學大師王國維在《人間詞話》中提出人生三大境界:“昨夜西風凋碧樹,獨上高樓,望盡天涯路;衣帶漸寬終不悔,為伊消得人憔悴;眾里尋他千百度。驀然回首,那人卻在,燈火闌珊處?!?/span>作為新時代的文藝工作者就應當這樣,要俯下身子,耐得住寂寞,一沉到底,不浮不躁,用心靈去感受這個時代;要不斷錘煉自己的腳力、眼力、腦力、筆力,書寫和記錄人民的偉大實踐、時代的進步要求;要杜絕低級惡俗及商業化炒作,又要追求藝術含量,突出作品內涵,保持個人藝術風格,彰顯信仰之美、崇高之美。作為文聯和攝影家協會更要弘揚“愛國、為民、崇德、尚藝”的新風尚,提高攝影工作者愛好者的道德素質,樹立敬業典型,團結和引導廣大攝影人牢記文化擔當和社會責任。
(作者:王曉鋒 西安市文聯黨組書記,常務副主席)